-
《呼兰河传》读后感_900字
(2019-10-02 21:02:16) 读后感 -
《呼兰河传》读后感900字
其实一直存在电纸书里没看,是因为误会了这本书。看名字我以为是一本大气磅礴的史诗巨著,或者是李娟类的异族风情,读起来会很累,毕竟萧红的名头响亮,呼兰河又是她的家乡。
然而真正开始看的时候,我几乎失语,不到十万字的短小篇幅,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城镇,或者直接说是村庄。这里有一些和作者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人和事,或轻松或沉重,底色却总是悲哀的,这悲哀压抑着,冷冷淡淡的,淌成沁骨的凉意。
我阅读的时候,总觉得在看不见的地方,没有描述出来的样子,像被海上泄漏石油所淹没的海鸟,羽毛湿透,浑身粘稠,拼了命地挣扎翻腾,最终还是缓缓沉没,沉默地成为黑色石油的一部分。它的喙仍张着,保持着声嘶力竭的模样,却再也发不出声,坠入永夜。
这永夜是那块溺毙孩子牲畜的泥坑,是半夜三点还在跳的大神,是小团圆媳妇闭过气躺的那只水缸,也是王大姑娘逝去的那间稻草房。是愚昧,是麻木,是日复一日和不知所谓。
萧红可能除了爷爷外,几乎没有被爱过,所以才有了半生流离爱而不得,少年时的不安与寂寥投射成整个人生,一切都并不会变得更好。而爷爷走了,“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世间再无温情,“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萧红没有多么着力写爷爷的死,也没有描述自己经历的痛苦,不动声色,可是那样的悲哀无处不在,从每一句淡淡的叙事之中扩散出来,仿佛那些句子都是从填满了哀伤的染缸中浸足了时辰刚捞出来的,晾在那里,你便无法无视它们。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岁月更迭,园子荒了,可是呼兰河的人们仍然代代冷漠地活着,“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你读不出悲悯,读不出同情,也读不出憎恶与批判,仿佛一切都该应如此,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
而于这平静中,蕴含着巨大的悲哀本身。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