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_700字
(2019-10-09 08:54:14) 读后感 -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700字
如果要在心里评选出一位最受爱戴的美国人来,我的答案是明确而不假思索的——马克·吐温。
什么伟大的华盛顿、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乃至特朗普、比尔·盖茨、巴菲特、马斯克都得统统靠边。虽然这种狂热已经快达到自己时时提及的脑残粉的程度,但这个无妨,作为一个读者,大胆承认对某些作者的爱戴,且长久坚持,并不是一件耻辱的事。
译者在故事后面的译后记里这样说:“马克·吐温对人吃人的社会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但因囿于资产阶级民主的幻想,他始终摆脱不了改良主义的立场。《王子与贫儿》的结尾还是把仁慈公正的新国王描写成苦难中的人民的救世主,这个弱点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所共有的。”
大概译者的分析是很中肯的,但我更愿意认为故事皆大欢喜的美好结局是马克·吐温有意为之。毕竟这是一部童话,某种程度说,是给孩子看的。在见识过很多苦难、残酷和血腥后,在充满罪恶和欺骗的世界里,他向孩子们隐瞒了很多真相,他没有告诉孩子们,罪恶是一个无底深渊,罪恶的欲壑永远难以填满。最后,在无情的真相和善意的谎言面前,他选择了后者,他在最后给孩子们一个希望,也给自己和社会一个希望。
在这个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吐温给孩子们以无尽的温柔,每一个孩子的出场,都是那么善良天真,爱意融融,都会给我们冰冷的心里带来一丝暖意。汤姆和爱德华两个对比鲜明的孩子,几乎成了完美的化身,另一个大人——迈尔斯·亨顿,则是完美的代指。我们不相信,在马克.吐温的身边,乃至我们现在每个人都身边,会有这样高尚的人存在。这个完美的成人,只是作家马克·吐温的理想,或者梦想——自己无法看到的美德,希望能在孩子们的世界实现。
接下来,我和我的朋友们,将进行下一段旅程,跟随汤姆·索亚去历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