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_1100字
(2019-09-14 04:32:30) 读后感 -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1100字
“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作选择。”——王小波
从二月开始,断断续续的读这本书。15个小时不到,终于读完了这本480多页的书。只有杂文才能提供碎片化阅读的可能,也只有好的杂文,才能让人在碎片化阅读的情况下坚持读完。梁实秋算一个好的杂文作家,王小波也算一个。
全书从生活经历到意识形态到社会现象,细数了王小波的所见所闻所想。他出生于一个饥荒的时代,成长在一个浪费的时代,成熟在一个激荡的时代,然后用独特的幽默把那些亲身经历的苦楚憋屈和荒唐一一记录下来。读书时,平实文字中时不时冒出的金句,真的会让我“噗嗤”笑出声来。这种朴实无华的幽默,恰似一种最深沉的智慧。
“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所以,他选择在人群中沉默,然后把沉默树上结出的智慧果送给了我。
我也喜欢耍贫嘴,却不喜欢争是非。所以说到底,也是一个沉默的人,我知道自己沉默的意义和对万物的思路,但不知道王老师的沉默的思路,当我试尝了一口他的沉默的果子,惊喜的发现是熟悉的味道,品完后,庆幸得一好书和一知己。
五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中国和现在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我所说的是民智而非经济。也许是两千年来以儒家为伦理土壤的统治文化,禁锢、从众、狭隘、自私等等构成了民智的基因,诚然,也有一些好的东西,比如本分与顺从。在《沉默》一书中,可见王小波受罗素的自由主义影响至深,加上国外的生活经历和至亲所研究多为更加客观的科学专业,让他对国人的种种思想行为产生了思考和审视,并通过调侃的记叙阐述自己的观点,衣食住行、科学艺术、婚恋感情……有人说王小波是文化痞子,可私以为王小波的调侃中是透着包容的。毕竟他在全书中不止一次引用和肯定罗素的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而看似愚昧和丑陋的现象,本身也在参差多态其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包容,在我看来,代表了一个还原真实的人生观。
王小波于1997年去世,享年45岁。他把生命停留在黄金时代,把思想留在每一个追求自由和真实的人活着的每一刻。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灵魂却太少。我想王小波并没有死,他是一个有趣的坚持追求真理的青年。
“周围的世界太荒诞,所以暗下决心保持沉默。”沉默的人并不冷漠,他们只是不愿意附和也不愿意伤害,所以安静的思考,努力给自己一个答案。嗯,继续沉默吧,毕竟在孤独中追求真理总好过在思想真空里煎熬。
感谢王小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