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的教训:打捞中国历代沉没的改革》读后感_3500字
(2019-08-30 05:52:44) 读后感 -
《改革的教训:打捞中国历代沉没的改革》读后感3500字
《话聊:“千年大计”打造雄安新区》
写在前:
今天,这个话题,因昨天中午,我在我的朋友圈中转贴《关于扶贫,习~这些话言犹在耳》一文,我便附上我短短的文字:
【中国,当下,其实首要的是扫盲“愚昧”,然后再升化到扶贫。扶贫工作一旦形成“政治口号”,那么,更多的就是一个“政治业绩的摆设”。那个遍地开花的“特色小镇”,已经足以反应了这个亊实!】
一朋友在我文下调侃:“像雄安这样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你是看不到了”。
哈。。。是啊,不仅仅我看不到,连提出这句雷人口号的人,更看不到了!
关于对这本《改革的教训……》读感,在我的“正文”里带了几笔。因为,“千年大计,打造雄安”,本就是一个改革范畴话题。
正文:
“千年大计”,这是一个什么数据概念?如果,以今天的人均寿命70岁来换算1000年这个数据,雄安人,每个家庭也要经历14代人。而中国的房产权也只有70年,哈。。千年大计的雄安人又如何实现?
若以我们国家原来的宪法,国家领导人两届为一任(两届,即:10年),1000年中,固然要产生出50届,100位国家主席。一个执政者上台,首先都会推出自己的改革方案,甚至还会推翻前任的政绩。
2000年,我出差青岛,也不知在青岛哪见一座立交桥,如同断臂的维纳斯女神,更如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留下的那个历史残缺“美”,横跨在天空……
我带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拖着我的行李箱,仰望着这座断臂的立交桥,简直太美了!其实,很多东西,往往“残缺”反而比完整的来得更美。只是,我对眼前这个“残缺美”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这个断臂的立交桥,无论桥面上还是桥下面,周围,都不存在工地施工的迹象,更没有任何施工设备。只是,断臂的立交桥,已经让我窥视到了历经沧桑的历史痕迹。
这座断臂的立交桥,具体在青岛哪个位置,我一点没印象了。因为,那次,因搞外调,我整整连续乘了54个小时的火车。跑了3省7市。我既是个背包族,更是个工作狂!
到了青岛,我的整个状态,几乎依然是颠簸在旅途中……
尽管如此,我依然被眼前这个“残缺美”,给深深的吸引住,并产生很大的好奇。晚上,在吃饭桌上,我还专门向当地朋友咨询这座断臂的立交桥原因?为什么会“断臂”?朋友说,负责这个项目的市长已调走了,后上任的市长也就给这个工程停了。
哈。。。按理,立交桥,少说也应该是一个“十年大计”,“百年大计”吧。但是,它的命运,恰恰瞬间被充当了政治家们斗争的陪葬品。何以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若以今天的“篡改宪法”来计算,终身制,即便100岁,千年大计中,也该换上10位执政者了吧。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今天,距千年之前,中国又经历过哪几个朝代?
以1000年来推算,固然从北宋算起了。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距今约900年左右了。
而,北宋至今天,这900年左右,用“千年大计打造雄安新区”这样的口号来说,这之间又应该会产生多少个朝代(时代)?
我们,现在来看看自北宋灭亡于1127年到今天,又产生了哪些朝代:
北宋― 南宋―辽国―大理―西夏―金―元―明―清朝 ―中华民国―天朝(1949年10月1日)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起,毛泽东确立了他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毛泽东这一领袖地位,一直保持至1976年9月9日去世。
41年的中共最高领袖地位,加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
在斯大林去世之后,毛泽东又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举足轻重的领袖。
政治巨人毛泽东,创造了一个“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思想”。它的上限是一个模糊数字,迄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其下限却是非常清晰的,即1976年9月9日。
在漫长的41个年头中,毛泽东形成、充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体系。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皇帝”,“领袖”真的能“千年大计”的万万岁的。
即便,当年文化大革命中,人人手举毛主席红色“语录”,高呼“毛主席万万岁”,然而,毛泽东终究是人,不是神;毛泽东的时代,依然定格在1976年9月9日,彻底的结束了,这个结束也是必然性的!
中国民间上一真有句俗语:人走茶就凉;官场上也有句俗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历史的规律又是:风水轮流转;中国的政治,更是四个字又即可概括:“颠、来、倒、去”。
1976年9月9日的这一天,“春雷一声响”,“三进三出”,“永不翻案”的邓小平,终于复出了。彻底的否决了毛泽东指定的接班人华国华的几个“凡是”。让千千万万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及老革命家重见光明,解脱了禁锢中国人近三十年的阶级斗争的精神枷锁。
也就是说,1976年9月9日,这一天,正是为“毛泽东时代”画上了句号;
1976年10月6日,这一天,正是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画上了句号。
这是中国在1976年的两记重锤响鼓;更是中国在历史大转折之前的两次急转弯。
然而,回放新中国历史以来,从古到今,又有谁提过“千年大计”?即便“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整个历史中,也不能说为“千年大计”。那仅是个民族文化的延续。
就马克思的那个主义思想理论,即便被我们中国领导人奉为神在供着,那也不是马克思自身的“千年大计”。因为,马克思思想,除了中国,恰恰被世人所排斥!抛弃!所以,千年大计,没有谁这么的随性的说这个“大话”,这样的说词,纯属冠冕堂皇的文字游戏说词。
至于,100多年前的马克思思想,能被100年后的中国在坚定不移的信仰,只能说中国领导人的一意孤行罢了。因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核心就是“一党制”。
而“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所提及中国古代的帝制、史记、长城、科举制、大运河等,认为它们的影响力都超过了千年,可影响力超过千年不能说就是千年大计。
至少,当初这些措施、政策和计划出台时,没有哪个是以千年为目标推行的,充其量也就是为了解决当时实际问题而已。
更何况,我们政府,领导人上任,总是喜欢另起“炉灶”――大“换血”。
这不,老江一条线上的,都被今天的“中国梦”一一的拿下。所以,“千年大计”这样的雷人的说词,实质上就是一个“病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本是中国政治家们的游戏潜规则。“千年大计”又怎么能成立?
只是今天,我们真的要强行去解读:雄安新区为什么是千年大计?只能说这个雷人的口号,就是一个“浮躁的“雄心”,拼比“政治业绩”的“野心”。
我似乎在怀疑,“千年大计”打造雄安新区”这样的雷人口号,结果会不会形成当年毛泽东的那个大跃进的结局?
我在本文的《写在前》中,就说了:【扶贫工作一旦形成“政治口号”,那么,更多的就是一个“政治业绩的摆设”。那个遍地开花的“特色小镇”,已经足以反应了这个亊实】。
改革,同样也是。口号越雷人,必然是个“政绩的摆设”。
因为,雄安,不但要按千年大计来打造,更特别的是,在这个千年大计之上,还有一个不同凡响的定语,叫做“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所谓“世界眼光”,就是全球视野,如果不能对全球产生独特影响,又谈何全球视野?
那么,我们又应该怎么解读“全球视野”?我的解读,更多的是建立在一个地域法律和地域社会文明的建设!
战败后的小日本,之所以成为全球视野,也正是小日本,它的社会生态体制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整体文明素质。没有人性化的社会体制,盲目的“个人崇拜”,民主与法制常常又遭到践踏,还谈什么“千年大计”?!
固然,“千年大计”仅是个比喻。但是,正是个比喻,也更反应了改革者问题的存在。如何“改革”,在政治家思维里,应该是一个理性话题!更是一个责任大计!而不是张嘴就来,信口开河的玩文字游戏话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