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读后感_800字
(2019-08-27 17:56:57) 读后感 -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读后感800字
一本探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等级及格调的书,初读的时候只觉得作者狂妄自大、偏执狭隘,然而渐渐读下来就发现了书里的有趣之处,理解了为什么作者称“等级”/“阶级”是不可以探讨的敏感话题。
1.如何划分社会等级。
“什么是一个人的社会等级标志?在今天这个时代,由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改善,社会观念的进步,这一问题已经不那么容易回答了。它常常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的住宅,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也不是你能挣多少钱或者拥有多少财产,而是一系列细微的、你在自觉不自觉中呈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的混合,正是这一切构成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等级定位。”
2.社会分为九个等级。
(1)上层阶级:
1⃣️看不见的顶层
2⃣️上层
3⃣️中上层阶级
(2)中层阶级:
4⃣️中产阶级
5⃣️上层贫民
6⃣️中层贫民
7⃣️下层贫民
(3)下层阶级:
8⃣️赤层阶级
9⃣️看不见的底层
3.以自由职业者为代表的“另类”人群。
“另类”们摆脱了社会阶级的限制,活得更为自由。这也是作者认为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原生家庭和自身局限等社会阶级影响的路径。
4.不可对本书太认真。
一则本书讲的是90年代的美国社会,时间和地理上都与当下中国不同,所以不必一字一句去计较。
二则作者语言虽然讽刺辛辣,却对“另类”的自由状态持褒扬态度,意在呼吁人们摆脱阶级束缚。书中认为上层阶级有钱、有闲、又自由;中产阶级最为敏感、虚荣,畏惧与众不同和阶级跌落,精神极为不自由;贫民阶层则身体最不自由。如若想获得自在恣意,当不要把自己对号入座。
三则书中内容也有可取之处。中国循着西方社会的脚步走到今天,许多方面与90年代的美国相近。比如,虚荣又敏感的中产阶级种种心态和行为、数量众多的不具备大学教学水平的新晋“大学”、阶级跨越的巨大障碍等。不若带着好奇心轻松地把这本好读又有趣的严肃社会读物读下来,很多不曾关注过的社会现象或是某一人群令人费解的行为突然就变得易于理解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